书名:文娱:在下的刀子致郁全球

第601章 悠悠苍天!何薄于我?!

    “从科学的角度来说,大火的热量因起上升气流与冷空气交汇导致了大雨……”
    “地理课上过,山谷地形突然升温,气流上升下雨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难受!!”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啊!天意如此,哎!”
    “没想到丞相最后竟然是这样的结局……”
    ……
    无数人都叹息着,眼见蜀军西上五丈原扎营,而大难不死的司马懿自然仍与蜀军隔河相峙,这次再也不会上当,即便诸葛亮如何挑衅,司马懿都不予理会。
    上过一次当,还能上第二次?
    这样一来,蜀军难以进兵,诸葛亮也终因长期劳累过度,一病不起……
    看到这里,很少再有观众的脸上能够露出笑容。
    很多观众都隐隐感觉到了,丞相的大限将至。
    其实从文学的角度而言,不难猜出,因为上方谷的那一战,已经是天命,是诸葛亮最后的一计!
    诸葛亮在五丈原积劳成疾,呕血昏迷,只能在大限将至之前,将自己的一些兵法以及锦囊妙计告诉了姜维,希望姜维能够接替他,更是孜孜不倦写下兵书,以泽后世。
    躺在病榻上,自知生命垂危,但由于大事未成,耿耿于怀,遂寄希望于禳星术,以延缓寿命,成其大业。
    “逆天改命吗……”
    在《三国演义》中,有很多这般的古代术法,时至今日,现代崇尚科学,也不知是真是假。
    可就在主命灯耀耀闪光,就要冲破生命之界之时。
    由于司马懿兵袭营寨,魏延惊闯诸葛亮大帐!
    见到这一幕的时候,那燃起的希望,再度熄灭,观众们都静静的坐在自己的位置上,面色凝重!
    一阵狂风将主命灯吹灭,诸葛亮欲冲破生命之界的努力终告失败。
    “结束了。”
    “恭送丞相!”
    “泪目了……”
    “呜呜呜呜……”
    唐代的诗圣杜甫曾有诗,名为《蜀相》,可以说是最最契合诸葛亮的诗句了。
    其中有两句为: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
    在诸葛亮生命的最后时刻,请费祎速回成都转奏陛下,随后将平生所学已著成书的二十四篇传于姜维并唤马岱进帐密授一计。
    并且召来杨仪,给了一个锦囊,告知杨仪,自己死后,魏延必反!
    当魏延反叛之时,开囊,自有决断!
    “即便知道自己大限将至,诸葛亮想的都是蜀国!”
    “这种时刻,都在留下死前计!”
    “刘备之德近乎伪,孔明之智近乎妖!”
    “从开头第一次出场就是神,一直神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可惜,天意难违啊!”
    望着诸葛亮一个接着一个的布置,锦囊,观众们都清楚,这些诸葛亮的担忧,可能都将会成为现实,因为一直以来诸葛亮就是这样一个神机妙算之人。
    夕阳如血,晚霞灿烂。
    这一幕的《三国》,不知道有多美。
    昏沉的夕阳之下,无数蜀国士兵都在操练着,往日里稀松平常的一幕,对于诸葛亮,或者说对于万千观众而言,显得那么的珍贵。
    诸葛亮强支病体出营帐,最后一次,与他所喜爱的兵士谈天抒怀。
    看到克复中原的旗帜仍然在尘土之中飘扬,又有无数观众忍不住落下泪水……
    交待完自己的后事之后,孔明望着这些挚爱的军士,而这些军士,也都知晓丞相的身体已油尽灯枯,纷纷跪地喊道:
    “丞相!保重啊!”
    “丞相!保重啊!”
    “丞相!多多保重!”
    “丞相!多多保重啊!”
    诸葛亮在蜀军中的威望自是不必多言,蜀军阵中最为崇敬之人,看到丞相这般姿态,这些军士都不禁流下了泪水。
    诸葛亮望着那克复中原的旗帜,那眼泪,也顺着眼角流淌了下来,喃喃道:
    “亮,再不能临阵讨贼……”
    “悠悠苍天……”
    “何薄于我?”
    ……
    当诸葛亮最后这充斥着遗憾的两句话在口中喃喃说出之际,屏幕之前的观众,只感觉到自己的情绪完全不受控制的飞溅,眼泪根本止不住!
    在《三国演义》的故事之中,他们早就将诸葛亮当成了主角,可即便如此,在老贼的故事之中,诸葛亮也没有在死前,完全毕生所愿。
    诸葛亮尽力了,真正完成了他一生所奉行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之人生哲学。
    “呜呜呜呜呜——”
    “别……”
    屏幕之中,一切的声音都消失不见,只留下了诸葛亮最后萧瑟的身影。
    当诸葛亮缓缓闭上双目,那羽扇掉在地面上的那一刻,无论是蜀国军士还是万千九州观众都知晓……
    万人敬仰的丞相走了。
    “建兴十二年秋八月二十三日。”
    “汉丞相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终年五十四岁。”
    当电视剧中的旁白一字一句的戳进观众们的心窝子之时,大家终于接受了丞相已故的这个事实。
    可即便如此,观众们还是前所未有的难过,《三国演义》这么多集,这么多角色的故去,都没有带给他们过这样的感觉。
    这是一种悲凉到极致的情绪。
    因为即便是诸葛亮这样的神人,人生都会有诸多遗憾。
    诸葛亮遗憾的事,自然未能完成先帝交给他的托付之重,就驾鹤西去。
    人生生死两茫茫,不是天涯别恨长。
    欲问春来何处去?一江明月照潇湘!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一生鞠躬尽瘁悲情落幕,看的怎么能不让人心痛?!
    这是老贼作品中独属的刀子感,明明是一个极其富有艺术性的人生结尾,可观众们却看的热泪盈眶,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悲情落幕,怎么能够不让人心痛?
    而且与之前关羽之死,张飞之死不同的是,诸葛亮本身并没有犯什么过错,不像是关羽,张飞,轻一点可说有因有果,重些可说咎由自取。
    可诸葛亮做到了一切,差一点点就能够将司马懿坑杀在那上方谷内,谁知天将大雨,浇灭了汉室复兴,蜀国踏平中原的希望,给人以一股笼罩于天地苍茫间的悲凉色彩。
    从上方谷到七星灯,情绪的不断堆叠,骤然转换,还有那命运般的反转,《三国演义》可谓是教科书级别,只能说在前世,《三国演义》能够被称作是四大名著之一,而且极有可能是阅读量最大的一本四大名著,不无道理。
    “聚而后散,得而复失,喜然后哭。花开花谢,春秋几度。红颜凋零,英雄末路。”
    “初出茅庐时的孔明,面如冠玉,唇若涂脂,何等的英姿,火烧新野,三气周瑜,何等的意气风发!羽扇纶巾,温文尔雅,进退皆气度从容。”
    “呼风得风,唤雨得雨,攻城如探囊取物,十数年南征北战,功败垂成。”
    “当年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的诸葛亮,竟沦落至此。”
    “意气不再,风灯残烛,活到最后,有心杀敌,无力回天啊!”
    ……在诸葛亮身死,各大州热搜爆炸之时,夏州的著名作家朱夏华就发文道,十分感慨诸葛亮的一生。
    其实早在之前,朱夏华就在公共场合表示,《三国演义》这部书籍的原著,一定是一部惊世之作。
    谁知晓,从中期开始,《三国演义》不仅仅没有走向平庸,反倒是愈发精彩,关羽之死是一个重要节点,自从关羽死后,整个《三国演义》的氛围就变的荒凉起来,一系列熟悉的人物依次死亡!
    在历史圈有这样一个说法,那就是在真实历史之中,公元220年发生了一场大疫,毕竟战争频繁,那些尸体无法得到妥善处理,才导致了诸多名将文臣而亡。
    诸葛亮的魅力实在是太大了。
    不仅仅是因为其智计无双,料事如神,更是因为其逆天而行的意志2,那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坚诚,英雄之所以为英雄,全在于此。
    六出祁山,每一次都代表着诸葛亮的决绝意志!
    老贼在《三国演义》中塑造了很多的人物,可只有诸葛亮,是那个几乎没有任何缺点,足以令众人仰望的人物。
    “大抵英雄都是如此吧!”
    “恭送丞相!”
    “火熄上方谷,秋风五丈原!可悲可叹!!”
    “向死而生,向散而聚,合了三国开篇,天下大势力,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诸葛亮做到了一切,不知道用什么样的语言表达我现在的感受,千言万语汇聚成一句:恭送丞相!丞相保重!”
    “人道天命不可违,说汉室衰亡天注定,然而刘备道:‘岂敢委之天命也?’,诸葛亮因此出山,与刘备一同与天一博!可惜刘备意气中人,为兄弟而死,否则刘备若在,汉室未必会亡!时也命也……”
    “诸葛丞相,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一片忠心昭日月,奈何悠悠苍天,何薄于我?两行热泪,只能感慨,是非成败转头空。悲哉!!”
    诸葛亮之死。
    是全剧到目前为止,讨论度最高的一集。
    这种巨大的影响力,不仅仅是在夏州境内,更是在九州各地传播着!
    这应该是唯一一次,老贼在作品中不断刀人,而全世界的观众,粉丝都没有骂老贼的作品,没办法,夏州的历史就是这样,璀璨而悲凉。
    任何一个冠绝时代的历史人物,都终究抵不过岁月!
    诸葛亮之死,比起关羽,张飞那些个憋屈的死法,可谓是艺术性拉满,特别是诸葛亮最后那两句:“悠悠苍天,何薄于我?”,更是让整个剧情得到升华。
    现在回头想想,刘备这个人物,实在是太遗憾了。
    虽然并不是观众心目中杀伐果断的明君,可白手起家,为兄弟两肋插刀,最后在去世的时候跟诸葛亮留白帝城托孤,并且留下了遗言说:“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谁知道在当时的这个年代,这句话意味着什么!
    如若诸葛亮真的取了蜀主之位,这历史恐怕会被改变,可诸葛亮,却也不是那个诸葛亮了。
    刘备仁义,诸葛亮岂不忠?
    到最后也只能叹一句,纷纷世事无穷尽,天数茫茫不可逃吧。
    ……
    诸葛亮之死的影响力之大,俨然超出了很多人的预计。
    在海外甚至成为了夏州知名度最高的古代人物。
    而关于诸葛亮的真实历史,也在这段时间逐渐披露,这个人物,还真不是老贼杜撰的,而是确有其人,只不过《三国演义》里关于诸葛亮的故事,其大部分都是杜撰的。
    前世,作为一部演义作品,《三国演义》能够让全国内的很多百姓们都以为这是真实历史,已经是奇迹了。
    秋风五丈原的这一集还没有结束。
    在诸葛亮病逝之后,杨仪按丞相遗嘱缓缓撤军,用孔明生前所塑的木雕像吓退司马懿的几十万追杀大军,致使司马懿惊叹:“孔明天下奇才……”
    真正即便是死去,都留下了足以让蜀军全身而退的计谋。
    ……
    “太逆天了,真正的料事如神啊!”
    “魏延竟然真的反了!我一度认为魏延和姜维是蜀军诸葛亮之后的唯二希望……”
    “到现在心里还堵得慌……”
    由于诸葛亮将兵权遗交于杨仪,本就自恃武艺高强,而行为傲慢的魏延大为不满,果然举兵造反!
    诸葛亮在时尚能压得住,诸葛亮一死,无人可压。
    可魏延万万没有想到,诸葛亮临死之前,早就料到了他会反,又是这锦囊一计,让按孔明所授密计假意随魏延一起造反的马岱,手起一刀,斩魏延于马下。
    自此,这六出祁山,以蜀军全身而退而告终。
    可再如何,那个料事如神,羽扇纶巾的诸葛亮,都不会在出现在观众们以及万千蜀军将士们的眼前了。
    这么多年,诸葛亮早已成为了蜀国之图腾。
    丞相之死,杨仪、姜维、马岱等蜀军将士共扶丞相之灵柩,同进成都。
    蜀都上下皆挂孝,文武百官、山林百姓,无不痛哭,举国上下哀声震地!
    望着这样的场景,无数观众的泪水再一次忍不住涌了出来,有种“丞相死,三国死”的感受。
    尘归尘,土归土。
    及尽繁华,不过一掬细沙。
    刘禅按照诸葛亮的意愿,将其葬于定军山,不用墙垣砖石,不用一切祭物,算是他在三国里干过的少数“当人之事”了。
    ……
    诸葛亮,的确就是《三国演义》中的主角。
    不仅仅神话,整个剧情都在围绕着其推动。
    诸葛亮一死,无论是原著还是电视剧版本,节奏都猛然变得快速起来,进入到后期的收尾阶段。
    每过一集,都是几年而过。
    诸葛亮死后,曹睿封司马懿为太傅,辽东公孙渊自立为燕王,司马懿平辽东,杀公孙渊都是一笔带过。
    景初三年,公元239年,也就是诸葛亮死后的第四年,魏主曹睿身染重病,效仿刘备白帝城托孤,将年仅八岁的太子曹芳托于司马懿,言讫而死。
    可惜,司马懿不是诸葛亮。
    甚至可以说,司马懿与诸葛亮就是黑白两面,司马懿深居太傅府,不问时事,可却一直在暗中筹备,终于抓住机会,一举夺得魏国兵权,为之后司马家成为三国时期最大赢家做了铺垫。
    公元251年,司马懿病逝。
    其子司马师被封为魏国的大将军,司马家的司马昭为骠骑大将军,从这兵权归属也能够看的出来,魏国的朝政尽由司马氏专断。
    “原来如此……”
    “司马懿是个狠人,果然,在真实的历史上,只有这样的狠人,才能够在群雄争霸中,成为真正的赢家!”
    “我也是疯了,看司马懿死的时候,我都心生悲凉……”
    “老贼将蜀国与丞相写成了主角,可在真正的历史上,司马家才是主角吧。”
    “孙权也死了,熟悉的人快死的差不多了……”
    “那个群雄并起的乱世啊……”
    在司马懿病逝后不久,孙权同样病逝,自此,吴国就陷入到了真正的内忧外患之中。
    于外,魏国大军虎视眈眈。
    于内,争权不断,孙峻、孙綝、滕胤等一众官员,掌控了东吴朝政,废了吴主孙亮,拥护了一个傀儡皇帝孙休为帝。
    随着年份的不断推移,其实观众们都逐渐意识到了,为什么司马家会成为最后的赢家。
    为什么在真正的历史上,三国群雄并起,却最终三分归晋。
    吴国内忧外患,蜀国亦是依靠着姜维苦苦支撑。
    转眼间,便来到了《三国演义》最后的尾声。
    ……
    请收藏本站:https://www.fdzuoye.com。笔趣阁手机版:https://m.fdzuoye.com